知识科普赛道一直特火!
不管是书单号、讲中草药,还是成语故事小短剧,作品和流量都很能打。
最近刷到 @大圆镜科普 博主,人家做真人科普视频更绝。
95 个作品,87.1 万粉丝,468.6 万获赞,最高一条直接拿了 134.4 万赞!
每个视频都有电影质感,跟看大片似的。
截图来源于抖音@大圆镜科普,仅做公众号交流学习用,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大家先看个视频案例:
视频来源于抖音@大圆镜科普,仅做公众号交流学习用,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这类视频主要讲生命科学科普,细节和质感都拉满,宝子们可以自己去拆片,学学优质作品的思路。
今天就手把手教你用AI复刻这类生命科学科普类的视频。
废话不多说,开始。第一步,deepseek生成文案和画面提示词网址:https://chat.deepseek.com/我习惯用 deepseek。大家也可以试试 kimi、豆包、gpt 这些,哪个顺手用哪个。
1.打开deepseek,输入提示词(提示词来源于抖音博主@小太子奶):我是一名短视频科普博主,请你帮我写一篇约 8 分钟的科普短视频文案,要求:
1.风格:历史 + 科学 + 故事化,带时间线,口播感强、语言生动、引人入胜,偶尔加入悬念和反转。
2.结构:
a) 开篇悬念:用 [年份]+[科学事件 / 人物困惑] 开头,引发观众好奇。
b) 历史背景:交代时代、地点、学术或社会背景。
c) 人物描写:突出科学家 / 实验者的特质(坚持、偏执、热情、天才)。
d) 事件与实验细节:数字化描写实验对象、方法、数量、时间、空间。
e) 发现与突破:明确科学结论或规律,用生动语言强调其重要性。
f) 意义与影响:解释科学发现如何改变学界、社会或文化。
g) 延伸或现代联系(可选):将发现与现代科技、哲学或文化联系。
h) 结尾反思或悬念:提出深思或未来探索问题。
3.语言特点:
-使用短句与长句交替,增强节奏感
-口语化、生活化,但保留科学准确性
-多用数字、年份、数量增强真实感
-适当加入比喻或类比,让抽象概念易理解
4.可插入元素(可选):
-对比:成功 / 失败、发现前 / 发现后
-实验细节强化:实验次数、对象数量、操作手法
-时间线:年份递进,突出科学发展脉络
5.输出要求:
-文案完整,适合 8 分钟口播
-保持逻辑连贯、叙事清晰
-可直接用于短视频脚本
打开深度思考,点击生成。
2.文案没问题后,继续生成分镜头提示词:请帮我生成分镜提示词,要求:1. 要呈现复古照片风格,色彩沉稳偏棕色,轻微褪色,胶片颗粒感,档案感,柔和阴影,历史真实感。2. 单独生成人物的形象提示词,保持好人物的一致性。3. 一句话生成一个分镜提示词,不可缺少画面,对应好文案,保证画面的连续性和衔接性使故事更加完整。4. 根据年代去制作,不要出现不属于本年代之外的场景或物品。5. 加入一些空镜和对于细菌或一些描述场景其他物品的文案可以生成空镜的可视化的图片。
第二步,豆包批量生成图片网址:https://www.doubao.com/我用豆包批量出图,主要是因为它免费,还没次数限制。大家按自己习惯选软件就行。1.打开豆包,复制deepseek生成的画面提示词,比例选择16:9。 2.图片没问题了,点右上角的 “变清晰”,然后把图片拖到桌面,这样就能拿到没水印的图了。
3.照着上面的步骤,把所有图片都生成出来,最后就得到这些图。
第三步,剪映剪辑成片
1.打开剪映,把素材按顺序拼起来,识别字幕、增加音效、背景音乐,导出就行。
我有剪映po节版,有需要的评论区留个言。
2.看看效果,我重大演示,细节没有打磨。
第四步,总结
这个博主的视频,大概率是 “MJ 生图 + 团队分工(文案 / 剪辑 / 调色)”,但新手更该学的是 “他的内容逻辑”,哪怕用基础工具,也能做出有竞争力的科普视频。
1.选 “有故事的知识点”,别讲纯理论。
2.用 “低成本工具组合” 替代 “高端软件”:没有 MJ,就用 “豆包 + 即梦”。
3.把 “电影感” 拆成 “小细节” 落地。
4.垂直深耕,别乱换领域。
其实科普赛道的核心从来不是 “工具多高端”,而是 “能不能让普通人看懂、喜欢看”。
本质是 “用电影的方式讲科学,用故事的方式传知识”。
相关资料获取:扫一扫添加微信关注我!